棗下悲歌

棗下悲歌怎么寫好看

棗下悲歌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文選》卷一八晉.潘安仁(岳)《笙賦》:“詠園 * ,歌棗下之纂纂。歌曰:‘棗下纂纂,朱實離離,宛其落矣,化為枯枝。人生不能行樂,死何以虛謚為?”唐.李善註:“《古咄暗歌》曰:‘棗下何攢攢,榮華各有時。棗欲初赤時,人從四邊來。棗適今日賜,誰當仰視之。’攢,聚貌。纂與攢古字通。

古代詩賦中借詠棗樹之華實榮枯,感傷人生榮華不常、好景難再。後世常以“棗下悲歌”傷嘆好景不常。

唐.韓愈《游青龍寺贈崔大補闕》:“桃源迷路竟茫茫,棗下悲歌悲纂纂。”

詞語分解

  • 棗下的解釋 .棗樹下。因棗下攢聚有時,常用以喻人間的盛衰和世態炎涼。《古咄唶歌》:“棗下何攢攢,榮華各有時。夏欲初赤時,人從四邊來;棗適今日賜,誰當仰視之?” 晉 潘岳 《笙賦》:“棗下纂纂,朱實離離。宛其落矣
  • 悲歌的解釋 哀聲歌唱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樂府詩集;悲歌行》詳細解釋.悲壯地歌唱。《淮南子·說林訓》:“善舉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 晉 陶潛 《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慷慨獨悲歌

歷史典故推薦:大公至正

主謂 至,極。指秉公辦事,毫無私心。范文瀾《中國近代史》上章:“道光帝根據夷情恭順的奏報……來懲辦林則徐、鄧廷楨,表示自己的‘~’。”△褒義。多用於廉政方面。→大公無私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棗下悲歌歷史

相關歷史

棗下悲歌_棗下悲歌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