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因循

苟且因循怎么寫好看

苟且因循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得過且過,不求進取。宋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書》:“臣願陛下鑒漢、唐、五代之所以亂亡,懲晉武苟且因循之禍,明詔大臣,思所以陶成天下之才。”郭沫若《羽書集.把精神武裝起來》:“爛熟的封建文明持續了過分長久的年代,沒有得到蛻變,更加以清朝三百年的無理的統制,養成了一種苟且因循的習慣,毫無積極進取的精神。”


偏正 因循,沿襲。得過且過,混日子,不求進取。語出《宋史·王安石傳》:“願監苟且因循之弊,明詔大臣,為之以漸,期合於當世之變。”[例]清代作家李寶嘉的作品《官場現形記》中描寫了張好古苟且因循進了翰林院的故事,真是耐人尋味。△貶義。用於指人的怠情。

詞語分解

  • 苟且的解釋 ∶只顧眼前,得過且過苟且偷安 ∶敷衍了事;馬虎因循苟且他做翻譯,一字一句都不敢苟且 ∶不正當的多指男女關係詳細解釋.只圖眼前,得過且過。 晉 陸機 《五等論》:“為上無苟且之心,群下知膠固之義。”
  • 因循的解釋 ∶沿襲按老辦法做事因循守舊 ∶遲延拖拉因循坐誤 ∶輕率;隨便苟或因循,何由體悟。;;《五燈會元》詳細解釋.道家謂順應自然。《文子·自然》:“王道者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清靜而不動,一度而不搖,因循

歷史典故推薦:物議沸騰

物議:眾人的議論。指輿論強烈。宋.蘇軾《再論時政書》:“然猶不免一言其非者,豈非物議沸騰、事勢迫切而不可止歟?”《明史.陳鼎傳》:“物議沸騰,畏堂莫敢與難。”《鏡花緣》八八回:“今忽急急冒然而來,第恐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苟且因循歷史

相關歷史

苟且因循_苟且因循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