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乾舌燥

口乾舌燥怎么寫好看

口乾舌燥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形容嘴裡乾渴、炙。《野叟曝言》四回:“素臣自覺口乾舌燥。”葉聖陶《小病》:“可是越是失眠越來得厲害,差不多一切的焦躁和亂想都會集中到這上頭去。於是口乾舌燥,頭裡岑岑地作響。”老舍《四世同堂》七○:“他們的肚子沒有好的吃食,說到口乾舌燥的時候又只好喝口涼茶或冷水,所以說著說著,他們的臉上往往發綠,頭上出了盜汗,甚至於一陣噁心,吐出些酸水來。”亦作“口乾舌焦”。袁靜《伏虎記》二回:“指導員跟他平心靜氣地講道理,講得口乾舌焦,他還是無動於衷。”


見“口燥唇乾”。浩然《艷陽天》:“他不是忙得顧不上吃飯,也不是不想吃飯,因為整夜地失眠,口乾舌燥,不開胃,不想吃。”

詞語分解

  • 口的解釋 口 ǒ 人和動物吃東西和發聲的器官(亦稱“嘴”):口腔。口才。口齒。口若懸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港口。 特指中國長城的某些關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 燥的解釋 燥 à 乾,缺少水分:乾燥。燥裂。燥熱。枯燥。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歷史典故推薦:周肉何妻

同“周妻何肉”。清 董元愷《滿江紅.壽史遠公五十》詞:“周肉何妻,漫道是長生仙術。爭似汝長齋繡佛,丹爐服術。”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口乾舌燥歷史

相關歷史

口乾舌燥_口乾舌燥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