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東躲西跑

東躲西跑

向四處逃跑、躲避。形容害怕之極,避之唯恐不及。《隋唐演義》五回:“前時這乾強徒,倚著人多,把一個唐公與這些家丁逼來逼去,甚是威風,這番遇了秦叔寶,里外夾攻,殺得東躲西跑,南奔北竄。”亦作“東躲西逃”。《說岳全傳》四二回:“這公子左衝右突,那番兵東躲西逃,直殺透番營。”


並列 因為害怕,四處逃跑、躲避。《說岳全傳》42回:“這公子左衝右突,那番兵~,直殺透番營。”△多用於動作方面。也作“東躲西逃”。

東躲西跑字典分解

成語東躲西跑的解釋 躲:躲藏,避開。形容四處逃散,分頭躲藏。形容極為驚慌。

多看看:東風射馬耳【歷史典故】

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詩:“吟詩作賦北窗里,萬言不值一杯水。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東風射馬耳。”東風射(吹)馬耳(一說菜名),比喻掉頭不顧,無所動心。後以此為聽了無動於衷的典故。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四十回:“我當初勸諫你多少來,你就當東風吹馬耳。” 見“東風吹馬耳”。《(游氏)中國文學史》:“世人聞此皆掉頭,有如~。”

東躲西跑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