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鐵杵磨成針

鐵杵磨成針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後即以“鐵杵磨成針”、“鐵棒磨成針”比喻只要有恆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黃繡球》第十回:“拚著些堅忍工夫,做到鐵棒磨成針的地位,看似發達得遲,實在收效最速。”阮章競《漳河水》第二部:“沒聽過鐵杵磨成針?”


主謂杵,一頭粗一頭細的圓木棒,用來舂米或捶衣。把一根鐵棒磨成細針。比喻有恆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獲得成功。語本《潛確類書》卷60:“李白少讀書,未成,棄去。道逢老嫗磨杵,白問其故。曰:‘欲作針。’白感其言,遂卒業。”程樹榛《大學時代》25章:“‘只要功夫深,~’”。你是個能下功夫的人,又肯動腦筋,自然都能幹出個眉目來。”※杵,不讀作wǔ。△常用於指只要肯動腦筋,長時間琢磨,就會產生效果。→滴水穿石 愚公移山 精衛填海鍥而不捨 ↔一暴十寒。 也作“鐵棒磨成針”、“鐵杵成針”、“鐵打房梁磨繡針”。

不妨一看:鐵門鎮【歷史地名】

北宋初置,即今河南新安縣西二十二里鐵門鎮。景祐四年 (1037) 改名延禧鎮。金廢鎮,地屬新安縣。明末,新安縣曾移治於此。 在河南省新安縣西南部。面積116.5平方千米。人口7.4萬。鎮人民政府駐鐵門,人口5000。因在鐵門山旁得名。又因東青龍、西鳳凰兩山相對如闕,或作闕門。北宋設鐵門鎮,景祐四年(1037年)改名延禧。明稱都鐵門,清設闕門鎮,1912年後復名鐵門。為新安、澠池、宜陽三縣邊界重鎮

鐵杵磨成針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