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無附枝麥穗兩歧

歷史字典解釋

後漢書.堪傳》載:張堪字君游,南陽宛人。他在漁陽太守官時,“於狐奴開稻田八千餘頃,勸民耕種,以致富。百姓歌曰:‘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君為政,樂不可支。’視事八年,匈奴不敢犯塞。”此事又見《東觀漢記.張堪傳》。

桑無附枝麥抽兩穗,是異常見的現象,古人迷信,以為異象的出現象徵祥瑞。張堪治理漁陽,重視農桑,獎勵耕織,注意發展生產,物阜民豐,因而受到了人民的擁戴,故以歌謠對他的政績加以頌揚。

“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常用以指稱政通人和,農事獲得豐收。《文選》卷三六王融(元長)“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幸四境無虞,三秋式稔,而多黍多稌(徐,音tú,稻),不興兩穗之謠。”後句即用張堪事。

詞語分解

歷史典故推薦:傳衣帶

借指極秘密的囑咐或信函、指令等。康有為《八月九日,在上海英艦為英人救出》詩: “孤臣辜負傳衣帶,碧海波濤夜夜心。” ●《三國志·蜀志·先主傳》: “先主劉備未出時,獻帝舅車騎將軍董承辭受衣帶中密詔,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桑無附枝麥穗兩歧歷史

相關歷史

桑無附枝麥穗兩歧_桑無附枝麥穗兩歧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