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帶重還

拾帶重還怎么寫好看

拾帶重還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源見“裴公還帶”。喻拾到財物歸還主,不占為己有。《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這不意之財,雖則取之無礙,倘或失主追尋不見,好大一場氣悶。古人見金不取,拾帶重還。我今年過三旬,尚無子嗣,要這橫財何用!”


其他 比喻拾到財物重還物主。語本宋·丁用晦《芝田錄·裴度》載唐·裴度拾得其婦人遺下三條寶帶,這是她借來為父親脫罪的。裴度候著還她。元雜劇有《裴度還帶》。《警世通言》卷5:“古人見金不取,拾帶重還。我今年過三旬,尚無子嗣,要這橫財何用!”△褒義。多用於讚頌人物的品德方面。→拾金不昧

詞語分解

  • 拾的解釋 拾 í 撿,從地上拿起:拾草。拾糞。拾零(撿取某方面的零碎材料,常用於文章標題)。拾取。俯拾皆是。拾人牙慧。 收,斂,整理:收拾。拾掇。 “十”的大寫。 舊稱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製護袖。 丟 拾 è
  • 還的解釋 還 (還) á 回到原處或恢復原狀:還鄉。還俗。衣錦還鄉。返老還童。 回報別人對自己的行動。還手。還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償付:歸還。償還。還本。原物奉還。 古同“環”,環繞。 姓。 借 還 (

歷史典故推薦:前古未聞

聞:聽。以前從來沒聽到過。語本《禮記.檀弓上》:“狄儀有同母異父之昆弟死,問於子夏。子夏曰:‘我未之前聞也。’”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拾帶重還歷史

相關歷史

拾帶重還_拾帶重還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