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觳觫伏罪

觳觫伏罪

觳觫:恐懼顫抖的樣子。惶恐認罪的意思。《東周列國志》五二回:“二人一同入朝。公子宋隨班行禮,全無觳觫伏罪之語。”


偏正 觳觫,驚懼戰慄的樣子。恐慌地認罪。《東周列國志》52回:“二人一同入朝,公子宋隨班行禮,全無~之語。”△多用於形容認罪。

觳觫伏罪字典分解

成語觳觫伏罪的解釋 觳觫:恐懼得發抖的樣子。指惶恐認罪。

觳觫的解釋 [shake;tremble from fear] 恐懼得發抖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孟子·梁惠王上》申大頭觳觫

伏罪的解釋 [admit one's guilty] 原指受到應有的懲罰;現指承認自己所犯的罪行

順便了解:觳觫車【歷史典故】

《孟子.梁惠王上》:“(王曰)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戰國時人用觳觫形容牛恐懼顫抖的樣子。後因以觳觫代指牛,觳觫車,即牛車。唐.丘丹《奉酬重送歸山》:“步出芙蓉府,歸乘觳觫車。”此指乘牛車歸山。

觳觫伏罪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