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止自若

舉止自若怎么寫好看

舉止自若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主謂 舉動很自然。形容遇事鎮定自若,舉動輕鬆正常。《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六年》:“恭將發,與諸將宴集,命取水忽變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舉止自若。”△褒義。多用於寫人遇事沉著自然方面。→從容不迫 ↔驚慌失措

詞語分解

  • 舉止的解釋 指姿態和風度觀其言語舉止,非庸人也。;;《後漢書;馮異傳》注意你的舉止察其舉止。;;清; 侯方域《壯悔堂文集》詳細解釋.舉足。《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引《左傳·桓公十三年》:“莫囂必敗,舉止高,心不固
  • 自若的解釋 鎮靜自如,毫不拘束;一如既往,依然如故神態自若殽函之固自若也。;; 漢; 賈誼《過秦論》意氣自若。;;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詳細解釋鎮靜自如,毫不拘束;一如既往,依然如故。《國語·越語下》:“自若

歷史典故推薦:不刊

刊:削除。古代文字書於竹簡上,有誤則削去。不刊,即無可改易的意思。漢代揚雄《答劉歆書》:“是縣諸日月,不刊之書也。”縣:同“懸”。晉代杜預《春秋左氏傳序》:“左丘明受經於仲尼,以為經者,不刊之書也。”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舉止自若歷史

相關歷史

舉止自若_舉止自若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