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沿流討源

沿流討源

歷史字典解釋:

參見[沿波討源]。清.錢泳《履園叢話.譚詩.總論》:“性靈者,即性情也。沿流討源,要歸於正,詩之本教也。”


見“沿波討源”。嚴復《強》:“其勉人治群學者,意則謂天下沿流討源,執因責果之事,惟群事為最難,非不素講者之所得與。”

詞語分解

  • 沿流的解釋 .謂順流而下。《南史·何尚之傳》:“能見殺者君也,能拒詔者僕也。君不能見殺,政有沿流之計耳。”.沿襲流傳。 明 李贄 《東土達磨》:“絶言忘句,玄酒太羹,子孫千億,沿流不絶,為法忘軀,可謂知所重矣。
  • 討源的解釋 亦作“ 討原 ”。探本溯源。 晉 陸機 《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 宋 呂陶 《說學送句輔元赴普慈》詩:“沿波而討源,自可見極致;學者不務此,紛紛競非是。” 清 沉德潛 《汪大紳

歷史典故推薦:浣紗女

南朝.宋.孔靈符(舊題晉.孔燁)《會稽記》:“勾踐索美女以獻吳王,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先教習於土城山,山邊有石,雲是西施浣紗石。”(據《太平御覽》卷四十七引)據說西施是諸暨縣羅山的一位農村洗衣服

沿流討源_沿流討源介紹_歷史知識
沿流討源_沿流討源介紹_歷史知識糾錯

猜你喜歡:


沿流討源_沿流討源介紹_歷史知識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