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皮帶骨

黏皮帶骨怎么寫好看

黏皮帶骨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比喻拖沓,不灑脫。宋 庭堅《鍾離跋尾》:“此來更自知所作韻俗,下筆不瀏離,如禪家黏皮帶骨語。”明 李東陽《麓堂詩話》:“唐人不言詩法,詩法多出宋,而宋人於詩無所得。所謂法者,不過一字一句,對偶雕琢之工,而天真興致,則未可與道,其高者失之捕風捉影,而卑者坐於黏皮帶骨。”亦作“黏皮著骨”。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卷十:“晁文元嘗問隱者海蟾以不死之道。海蟾笑曰:‘人何曾死,而君乃畏之求生乎!所可死者,形爾,不與俱滅者,固常在也。此理本常理,但異端說得黏皮著骨。”

詞語分解

  • 黏的解釋 黏 á 像膠或糨糊的性質:黏性。黏液。黏土。黏米。 筆畫數:; 部首:黍; 筆順編號:
  • 骨的解釋 骨 ǔ 人和脊惟動物身體裡面支持身體保護內臟的堅硬組織:骨頭。骨胳(全身骨頭的總稱)。骨節。骨肉(a.指最親近的有血統關係的人,亦稱“骨血”;b.喻緊密相連,不可分割的關係)。骨幹(刵 )。 像骨的東

歷史典故推薦:愛松風

借指超脫。宋蘇軾《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詩:“自知醉耳愛松風,會揀霜林結茅舍。” ●《南史·陶弘景傳》: “弘景為人員通謙虛,出處冥會,心如明鏡,遇物便了。言無煩舛,有亦隨覺。永元初,更築三層樓,弘景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黏皮帶骨歷史

相關歷史

黏皮帶骨_黏皮帶骨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