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

高山景行怎么寫好看

高山景行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比喻行為正大光明。後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三國 曹丕《與鍾大理書》:“高山景行,私所仰慕。”


並列 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崇高的德行。語本《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三國魏·曹丕《與鍾大理書》:“雖德非君子,義無詩人,高山景行,私所仰慕。”△褒義。用於描寫道德高尚。→高山仰止

詞語分解

  • 高山的解釋 .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三國志·魏志·杜畿傳》“其得人心如此” 裴松之 注引 晉 杜篤 《杜氏新書》:“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宋
  • 景行的解釋 .高尚的德行。《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鄭玄 箋:“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一說,景行á,大路。見 朱熹 集傳。 漢 蔡邕 《郭有道碑文》:“於是樹碑表墓,昭銘

歷史典故推薦:半籌莫展

猶半籌不納。孫中山《〈孫文學說〉自序》:“惟自民國成立之日,則予之主張建設,反致半籌莫展,一敗塗地。”茅盾《子夜》十六:“簇新的一個希望又忽然破滅了。他那顆心又僵硬了似的半籌莫展。” 見“半籌不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高山景行歷史

相關歷史

高山景行_高山景行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