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之心

歷史字典解釋

《三國志.書.高貴鄉公曹髦傳》:“五月己丑,高貴鄉公卒,年二十。”後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帝見威權日去(曹髦在位時,大將軍司馬昭掌握軍政大權,一心想篡奪帝位),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等)自出討之。’……”

魏王朝曹髦在位時,大權旁落到大將軍馬昭手裡。司馬昭一心想篡位,所以曹髦感到很不安。一次,在召集一些親信官吏共商對策時,曹氣忿地說出“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的話。後來,司馬昭果然殺了曹髦。

後因以“司馬昭之心”比喻人所共知的陰謀或野心,是為貶義。《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蓋自汪精衛倡言 * 親日以來,君勱、葉青等妖人和之以筆墨, * 派、頑固派和之以磨擦。假統一之名,行獨霸之實。棄團結之義,肇分裂之端。司馬昭之心,固已路人皆知矣。”


見“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宋史·安惇傳》:“無君之惡,同司馬昭之心;擅事之跡,過趙高指鹿為馬。”

詞語分解

  • 司馬的解釋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軍政和軍賦的長官。漢大將軍、將軍、校尉之屬官都有司馬,專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馬一人,位在別駕、長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貶謫及閒散官員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歷史典故推薦:孫龐鬥智

孫:孫臏,戰國時齊國軍事家。龐:龐涓,戰國時魏國將軍。孫臏、龐涓互逞智謀,明爭暗鬥。據《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記載,孫臏、龐涓曾在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先在魏國為將軍,知道自己不及孫臏,為了阻撓他得用,暗地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司馬昭之心歷史

相關歷史

司馬昭之心_司馬昭之心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