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若毫釐,謬以千里

歷史字典解釋

毫釐:亦作“豪氂”。微小的長度和重量單位,十絲為一毫,十毫為一厘。謬:差錯。形容極細微的差別或失誤,會造成巨大的差距或導致嚴重的後果。《禮記.經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氂,謬以千里。’此之謂也。”《書.晉惠傳》:“差若毫釐,謬以千里,其此之謂乎?《易》曰:‘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下,可不慎歟!’”


見“差之毫厘,謬以千里”。清·曾國藩《致孟容書》:“差若毫釐,謬以千里。詞氣之緩急,韻味之厚薄,屬文者一不慎,則規模立變。”

詞語分解

  • 千里的解釋 指千里馬先王之千里。;;《呂氏春秋;察今》詳細解釋指路途遙遠或面積廣闊。《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師之所為, 鄭 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後漢書·公孫瓚傳》:“今吾諸營樓

歷史典故推薦:生花不律

同“生花筆”。不律,“筆”的諧音。清 趙翼《慰蕺園下第》詩:“生花不律行將禿,棄甲于思忍復來。”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差若毫釐,謬以千里歷史

相關歷史

差若毫釐,謬以千里_差若毫釐,謬以千里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