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二味

食不二味怎么寫好看

食不二味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吃飯不用兩道菜餚。謂飲食節儉。《左傳.哀公元年》:“昔闔廬食不二味,居不重席。”《東觀漢記.李恂傳》:“常席羊皮,臥布被,食不二味。”亦作“食不兼味”。《韓詩外傳》卷八:“大侵之禮,君食不兼味,台榭不飾,道路不除。”《梁書.江革傳》:“〔江革〕至鎮,惟資公俸,食不兼味。”


主謂 二味,兩種味道,指有兩樣菜。吃飯沒有兩樣菜,即一餐飯一樣菜。形容生活儉樸。語出《左傳·哀公元年》:“昔闔廬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孔子家語·問禮》:“食不二味,心不淫志,以與萬民同利。”△褒義。多用於形容人生活儉樸。→食不兼味,衣不二綵 ↔花天酒地 酒池肉林。也作“食不重味”、“食不兼味”、“食不累味”。

詞語分解

  • 食的解釋 食 í 吃:食肉。食慾。 吃的東西:食品。糧食。零食。豐衣足食。 俸祿:“君子謀道不謀食”。 日月虧缺或完全不見的現象:日食。月食。 食 ì 拿東西給人吃:食母(乳母)。 食 ì 用於人名:酈食其
  • 味的解釋 味 è 舌頭嘗東西所得到的感覺:味覺。味道(亦指興趣)。滋味。 鼻子聞東西所得到的感覺:氣味。香味兒。 情趣:趣味。興味。意味。津津有味。 體會,研究:體味。耐人尋味。 量詞,指中草藥的一種:五味藥。

歷史典故推薦:鵬鯤

同“鯤鵬”。宋 蘇軾《同年王中甫輓詞》:“先帝親收十五人,四方爭看擊鵬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食不二味歷史

相關歷史

食不二味_食不二味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