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則言不順

歷史字典解釋

指名分不正或名實不符,言語就不能順理成章。《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後來指名義不正當,道理上也就講不通。


其他 原指在名分或名義上沒有給予正名或確認,說話辦事就不能順理成章。後多指名位不當,道理就講不通。語出《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周而復《上海的早晨》:“(唐仲笙說)‘把資方代理人的定義明確規定在條例之內,這方面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 名不正則言不順,仲笙兄的意見很對。’馮永祥捧了他兩句。”△用於社會生活方面。↔名正言順。也作“名不正而言不順”、“名不正言不順”。

詞語分解

  • 不順的解釋 .不順理。《詩·大雅·桑柔》:“維彼不順,自獨俾臧,自有肺腸,俾民卒狂。” 朱熹 集傳:“彼不順理之君則自以為善而不考眾謀。”《孟子·盡心上》:“ 伊尹 曰:‘予不狎於不順,放 太甲 於 桐 ,民大悅

歷史典故推薦:鳥魄

源見“望帝啼鵑”。指杜鵑鳥。清 錢謙益《送黃二子羽令新都》詩:“鳥魄於今在,蠶叢自古開。”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名不正則言不順歷史

相關歷史

名不正則言不順_名不正則言不順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