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無三尺

目無三尺怎么寫好看

目無三尺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不把法制放在眼裡。形容違法亂紀,胡作非為。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清 王士禛《居易錄續談》:“光天化日之下,豈容奸孽餘黨,膽大潑天,目無三尺。”


主謂 三尺,指法律。古代把法律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眼睛裡沒有法律。形容違法亂紀,胡作非為。清·王士禛《居易錄續談》:“光天化日之下,豈容奸孽餘黨,膽大潑天,目無三尺。”△多用於蔑視法律方面。→目無法紀 ↔遵紀

詞語分解

  • 目的解釋 目 ù 眼睛:目光。醒目。歷歷在目。目指氣使(用眼光和氣色示意以役使別人,形容驕橫傲慢的神志。亦作“頤指氣使”)。 看,視:目語。目論(喻沒有自知之明或淺陋狹隘的見解)。 想要達到的地點、境地或想要得
  • 三尺的解釋 ∶指劍,劍約長三尺,故以;三尺;為劍的代稱 ∶指法律。古時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故稱法律為;三尺法;,簡稱;三尺;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詳細解釋.指法律。

歷史典故推薦:凝閉

《文選.張協〈七命〉》:“天凝地閉,風勵霜飛。”李周翰註:“天凝,謂霜也;地閉,謂冰也。”後因以“凝閉”謂天寒地凍。北周 庾信《謝趙王賚絲布啟》:“去冬凝閉,今春嚴勁;雪似瓊田,凌如鹽浦。”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目無三尺歷史

相關歷史

目無三尺_目無三尺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