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怎么寫好看

本末倒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本:樹根。末:樹梢。置:放。謂顛倒了事物的主次輕重。宋.朱熹《答呂伯恭》:“昨所獻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梁啓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三:“今本末倒置若此,其危及國家統一之基礎,又何怪焉。”曲波《林海雪》一二:“該簡者而你卻詳而不簡,該詳者而你又簡而不詳。本末倒置,批評你還不願意?亂彈琴!”


主謂 樹根和樹梢倒放。比喻顛倒了事物的輕重主次。梁啓超《中國國會制度私議》3章:“今本末倒置若此,其危及國家統一之基礎,又何怪焉。”△多用於指事物的主次方面。

詞語分解

  • 本末的解釋 ∶樹木的根和梢,比喻事物的根源和結局,原委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禮記;大學》 ∶主次,先後詳細解釋.樹木的下部與上部。 漢 馬融 《長笛賦》:“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規摹彠矩。” 唐
  • 倒置的解釋 顛倒位置、次序或關係詳細解釋亦作“ 倒寘 ”。.顛倒過來。指事物所處的狀況與正常的相反,如事物在順序、方位、道理等方面的顛倒。《莊子·繕性》:“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者,謂之倒置之民。” 南朝 梁

歷史典故推薦:遮王導扇

源見“庾公塵”。喻指鄙視權勢。清 尤侗《滿江紅.生日自題小影》詞:“背後好遮王導扇,手中只少漁陽鼓。”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本末倒置歷史

相關歷史

本末倒置_本末倒置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