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徵不信

無徵不信怎么寫好看

無徵不信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征:證據;驗證。沒有證據的事情不可信。《禮記.中庸》:“上焉者,雖善無征,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從。”郭沫若《十批書.孔墨的批判》:“但所謂夏禮、禮都已文獻無征,‘無徵不信’,故他所重視的是‘鬱郁乎文哉’的周禮。”

詞語分解

  • 無征的解釋 .沒有證明;沒有實據。《文選·左思<三都賦>序》:“於辭則易為藻飾,於義則虛而無徵。” 劉逵 註:“蓋 韓非 所謂畫鬼魅易為好,畫狗馬難為工之類。” 宋 王讜 《唐語林·文學》:“舉之《春秋》,則明白
  • 不信的解釋 .不相信。《書·湯誓》:“爾無不信,朕不食言。” 孔穎達 疏:“汝無得不信我語。” 宋 曾鞏 《南湖行》之一:“生長江湖樂卑濕,不信中州天氣和。”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二折:“不信好人言,必有

歷史典故推薦:素絲悲

同“素絲淚”。元 盧亘《送侍講學士鄧善之辭官還錢塘》詩之四:“幸無素絲悲,庶免窮途哭。”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無徵不信歷史

相關歷史

無徵不信_無徵不信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