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萬里橋

萬里橋

①亦名篤泉橋。戰國秦建於檢江上,即今四川成都市南跨南河之南門大橋。《元和志》卷31成都縣:“萬里橋架大江水,在縣南八里。蜀使費禕聘吳,諸葛亮祖之,禕嘆曰:萬里之路,始於此橋。因以為名”;劉光祖《萬里橋記》:“今羅城南門外……古今相傳,孔明於此送吳使張溫,此水下揚州萬里,後因以為名。”唐著名詩人岑參《萬里橋》詩云:“成都與維揚,相去萬里地。滄江東流疾,帆去如鳥翅。楚客過此橋, 東看盡垂淚。”今橋為清康熙五年(1666)重建。《清一統志·成都府二》 石橋“高三丈,寬半之,長十餘丈”。

②唐建,在今廣西興安縣東北。《方輿紀要》卷107桂林府興安縣“唐家鋪”條下:“白雲驛在縣東北灕江上,驛南有萬里橋,灕江所經也。”《清一統志·桂林府二》:萬里橋“在興安縣東北一里灕江上。唐李渤建。明洪武時修”。


(1)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靈渠上。據《廣西通志》載,為唐李渤任桂管觀察使時所建。歷代屢有修葺,建國後進行了重修。橋為虹式單拱,長 14.55 米,寬6.05米,拱高4.55米,有條石橋欄,寬0.4米,高0.35米,欄有題刻。橋頭南端有踏跺10級,北端12級。1985年修復八柱四坡琉璃瓦頂橋亭。古為往來南北必經之地,由此到西安,路程有萬里,稱萬里橋,是廣西最古的一座石橋。 (2)在四川省成都市南錦江上。是古時乘舟東航起程處。三國時蜀費禕使吳,諸葛亮餞行於此。禕嘆曰:“萬里之行,始於此橋。”橋由是得名。《資治通鑑》五代梁貞明六年(920年),“蜀主作高祖原廟於萬里橋”,即此。杜甫《狂夫》詩有“萬里橋西一草堂”。唐張籍《成都曲》有對當年附近市容的描繪:“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漢、唐舊橋已不復存,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建,乾隆、光緒年間兩次修葺,為七孔石砌拱橋。現已改建為鋼筋混凝土橋,系市區南行主道。橋東之錦江北岸,近年又辟濱江公園,花木蔥鬱,景色宜人。

萬里橋字典分解

萬里橋的解釋 橋名。在 四川省 成都市 南。 唐 李吉甫 《元和郡縣圖志·劍南道上·成都縣》:“ 萬里橋 架 大江 水,在縣南八里, 蜀 使 費禕 聘 吳 , 諸葛 祖之

萬里的解釋 萬里(1916- ) :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山東東平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冀魯豫地委書記、南京市軍管會經濟部部長。建國後,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城市建設

橋國語字典 橋 (橋) qiáo 架在水上或空中便於通行的建築物:橋樑。橋墩。橋涵。橋頭堡。吊橋。棧橋。引橋。立交橋。 形狀如橋樑的:心臟搭橋手術。 古同“喬”,高。 古同

多看看:萬年州【歷史地名】

清康熙三年(1664)鄭成功子鄭經升萬年縣置,屬東寧省。治所在二贊行(今台灣省台南縣南仁德鄉二行村)。康熙二十二年(1683)廢。 清康熙三年(1664年)台灣鄭經升萬年縣置,治興隆里(今台灣高雄市北舊城)。轄今台灣省南部地區。二十二年鄭克塽降清,州廢。

萬里橋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