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密之化

蒲密之化怎么寫好看

蒲密之化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孔子集語》卷十《論政》引《韓詩外傳》六:“子路三年,孔子過之,入境而善之曰:‘由恭敬以信矣。’”

後漢書.卓茂傳》:“卓茂,以儒術舉為侍郎,給事門,遷令。……數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遺。……遷茂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隨送。……”

蒲與密,古時二縣名。春秋時,子路治蒲三年有政績。東漢時卓茂為密令,教化大行。後因以詠地方官吏政績顯著之典。

《宋書.良吏傳序》:“灶不得黔,席未暇媛,蒲密之化,事未易階。”

唐.說《徐高御輓歌》:“蒲密遙千載,鳴琴始一追。”

詞語分解

  • 蒲密的解釋 蒲 與 密 ,古二縣名。 春秋 時, 子路 治 蒲 三年,有政績, 孔子 入其境,三稱其善。見《孔子家語·辯政》。 東漢 時, 卓茂 為 密 令數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遺。見《後漢書·卓茂傳》。後常用“
  • 化的解釋 化 à 性質或形態改變:變化。分化。僵化。教(刼 )化。熔化。融化。潛移默化。化乾弋為玉帛。。 佛教、道教徒募集財物:化緣。化齋。 用在名詞或形容詞後,表示轉變成某種性質或狀態:醜化。綠化。 習俗,風

歷史典故推薦:進履情

源見“圯橋進履”。謂屈己尊老以求教益的謙恭之情。清 毛奇齡《送平驃騎出守東平》詩:“黃山尚有遺書在,東去寧無進履情。”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蒲密之化歷史

相關歷史

蒲密之化_蒲密之化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