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廉公屈體

廉公屈體

源見“負荊請罪”。謂顧全大局、知過必改。北周 庾信《周隴右總管長史豆盧公神道碑》:“上馬諭書,臨戎習禮。賈復開營,廉公屈體。”

廉公屈體字典分解

廉公的解釋 清廉公正。《後漢書·馬援傳》:“ 龍伯高 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吾愛之重之。”《明史·循吏傳·史誠祖》:“持身勵志,一於廉公。”

屈體的解釋 (1).謂降低身分。 漢 桓寬 《鹽鐵論·褒賢》:“萬乘之主,莫不屈體卑辭重幣請交,此所謂天下名士也。” 宋 蘇軾 《張文定公墓志銘》:“自將相公卿宿貴之人

不妨一看:廉希賢【歷史人物】

【生卒】:1246——1275廉希憲之從弟。字達甫,一名中都海牙。至元初,北部王拘殺忽必烈派去的使者,他去後宣傳元世祖的旨意,使北部王悔改。因功升為中議大夫、兵部尚書。至元十二年(1275年)又升為禮部尚書,是年與工部侍郎嚴忠范、秘書丞柴紫芝等持國書出使南宋,在獨松關(今屬浙江)被守關的張濡所殺。元畏兀兒人,字達甫,一名中都海牙。廉希憲從弟。年二十餘,與希憲同侍世祖,小心慎密。世祖至元初北部王拘殺

廉公屈體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