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婆猴伎

婆猴伎

泛指雜技。清黃景仁《獻縣汪丞坐中觀伎》詩: “主人憐客困行李,開觴命奏婆猴伎。一人銳頭頗有髯, 喚到筵前屹山峙。 ” ●前秦王嘉《拾遺記·周》: “(周成王)七年。南陲之南,有扶婁之國。其人善能機巧變化,易形改服,大則興雲起霧,小則入於纖豪之中。綴金玉毛羽為衣裳。能吐雲噴火,鼓腹則如雷霆之聲。或化為犀、象、獅子、龍、蛇、犬、馬之狀。或變為虎、兕,口中生人,備百戲之樂,宛轉屈曲於指掌間。人形或長數分,或複數寸,神怪欻忽,衒麗於時。樂府皆傳此伎,至末代猶學焉,得粗亡精,代代不絕,故俗謂之婆侯伎,則扶婁之音,訛替至今。” 師子: 同 “獅子” 。百戲: 謂各種戲藝雜技。欻(xu): 忽然。衒: 通 “炫” ,光耀。婆侯伎: 亦作 “婆猴伎” 。雜技名。周成王時,扶婁國曾獻成王奇藝。此藝變形倏忽,神奇異常,令觀眾怵目驚心,民間稱為 “婆侯伎” 。

婆猴伎字典分解

婆猴伎的解釋 亦作“ 婆侯伎 ”。雜技名。相傳 周成王 時南方有 扶婁國 ,其人善機巧,能易形改服及神怪變幻。後世樂府皆傳其技,俗謂之婆猴伎。“婆猴”即“扶婁”之音變。參閱

伎國語字典 伎 jì 技巧,才能:伎癢(人擅長某種技藝,一遇機會,急欲表現,好像皮膚發癢不能自忍,亦作“技癢”)。伎倆(li僴g )。 古代稱以歌舞為業的女子。 伎 qí

多學學:婆豬江【歷史地名】

即今遼、吉兩省境鴨綠江支流渾江。明《全遼志》 卷1: 鴨綠江 “ (遼陽) 城東五百三十里。又名馬訾水。源出靺鞨長白山,水色如鴨頭,故名。由夾州城西南流與禿魯江合流,至艾州與婆豬江同流入海”。

婆猴伎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