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畸輕畸重

畸輕畸重

有時偏輕,有時偏重。形容事物發展不均衡,或人對事物的態度有所偏倚。《歧路燈》五二回:“但王法已定,勢難畸輕畸重。”李大釗《民彝與政治》:“而一一權其畸輕畸重之度,尋一至當之境而止。”


並列 輕重不穩定,沒有規律。①形容事物放置不平衡。也指事物發展不平衡。宋·黃六鴻《福惠全書》:.“丁與糧無~之弊。”②形容人對事物的態度產生偏倚。郭沫若《創造十年續篇》:“把這種缺乏都不放在眼裡或甚至盲昧無所睹,只在治人治法的~上兜圈子,真可以說是等於痴人說夢。”※畸,不讀作qí。△貶義。用於描寫人或事物的不穩定性。→不偏不倚。也作“畸重畸輕”。

畸輕畸重字典分解

成語畸輕畸重的解釋 畸:偏。有時偏輕,有時偏重。形容事物發展不均衡,或對待事物的態度不公正。

畸重的解釋 偏重;過於嚴厲。《明史·恭閔帝紀》:“嘗請於 太祖 ,遍考禮經,參之歷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條,天下莫不頌德焉。”《明史·后妃傳一·太祖孝慈高皇后》

多學一學:畸零絹估錢【歷史知識】

北宋以來,東西川於二稅及和買畸零絹內,每歲運正色絹三十萬匹至陝西、京西、河東,稱三路綱運。建炎三年(1129),改徵估錢給軍食,遂為畸零絹估錢。成都府路每匹估錢十一貫,潼川府路十貫,後歷經減免,降至七貫或七貫半,歲額共二百餘萬貫。紹熙末,每歲實征一百七十餘萬貫。

畸輕畸重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