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_中國歷史典故大全_歷史故事_歷史字典
典故這個名稱,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漢朝,指關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傳說。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厚,社會生活中各種現象一般都可以找到相關典故。典故來源於一些歷史書上或文學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或來源於民間故事、傳說、民間習俗、神話、歷史上的著名事件,或是某個地名等。 第二,來源於一些歷史書上或文學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第三,來源於佛經、聖經等宗教書上的故事、人物、禮儀等。

歷史典故(第6頁):

  • 漂母恩
  • 源見“一飯千金”。指別人施予的恩惠。清 顧炎武《吳興行贈歸高士祚明》:“寧受少年侮,不感漂母恩。”
  • 不壹而足
  • 見“不一而足”。《漢書·陳湯傳》:“御史大夫貢禹、博士匡衡以為《春秋》之義‘許夷狄者,~’,今郅支單于鄉化未醇,所在絕遠,宜令使者送其子至塞而還。”
  • 瞎字不識
  • 宋·馬永卿《嫩真子》:“汝紇字不識,或以為瞎字不識,誤矣。”
  • 孤高自許
  • 清高,自命不凡。《紅樓夢》五回:“那寶釵卻又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深得下人之心。” 主謂 指清高,自命不凡。《紅樓夢》5回:“那寶釵卻又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目無下塵,故深得下人之心。”△貶義。用於描寫孤傲心態。→孤芳自賞...
  • 高遷
  • 源見“出谷遷喬”。稱人交運發跡或升官。《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府吏謂新婦,賀卿得高遷。”元 關漢卿《謝天香》一折:“小弟遊學到此,不意正值高遷。”
  • 愚夫俗子
  • 並列 凡俗愚昧的人。《西遊記》93回:“只見街坊上,士農工商,文人墨客,~,齊咳咳都道:‘看拋繡球去也!’”△略帶貶義。舊泛指普通人,含有帶輕視之意。→愚夫愚婦 愚夫蠢婦 ↔高人勝士 高人逸士
  • 振纓公朝
  • 振纓:彈冠。指入朝做官。晉.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振纓公朝,則德音允集。”也作【振纓中朝】。《晉書.周馥傳》:“馥振纓中朝,素有俊彥之稱。”又有【振纓王室】。《藝文類聚》卷三十八引陳.沈炯《祭梁吳郡袁府君文》:“日者明德世彥,振纓王室。”
  • 太叔辯洽
  • 《晉書.摯虞傳》附太叔廣:“東平太叔廣樞機清辯,廣談,虞不能對;虞筆,廣不能答;更相嗤笑,紛然於世雲。”西晉時東平人太叔廣,才思敏捷,出口即章。與當時名家摯虞談論時,太叔廣提出的問題摯虞常不能對答。後因用為詠善辯之典。唐.李瀚《蒙求》:“太叔辯洽,摯虞辭翰。”...
  • 瓜田李下
  • 《藝文類聚》卷四一引三國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後因以“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晉 乾寶《搜神記》卷十五:“懼獲瓜田李下之譏。” 見“李下瓜田”。《群音類選·〈金蘭記·金蘭結義〉》:“不記得~,納...
  • 贈人以軒不若以言
  • 軒:車。 贈送別人一輛軒車,不如贈送別人幾句善言。 意謂有見識的人把思想財富看得比物質財富還重要。語出《晏子春秋.內篇.雜上》:“曾子將行,晏子送之曰:‘君子贈人以軒,不若以言。吾請以言之以軒乎?’曾子曰:‘請以言。’”錢鍾書《圍城.九》:“我看算了罷。贈...
  • 黃金範蠡
  • 源見“黃金鑄范蠡”。指功勳卓著、備受尊崇的人。唐 唐彥謙《任潛謀隱之作》詩:“黃金範蠡曾辭祿,白首虞翻未信方。”
  • 二心兩意
  • 兩樣心意,含有不平等對待的意思。《論衡.譋時》:“夫天地之神,用心等也,人民無狀,加罪行罰,非有二心兩意,前後相反也。”後來也用作心志不專一或“三心二意”的意思。 見“三心二意”。清·王夫之《論衡·時》:“非有~,前後相反也。”
  • 禍從口出
  • 禍多因說話不慎而生。晉代傅玄《口銘》:“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見“禍從口出,患從口入”。魯迅《華蓋集續編·再來一次》:“在這樣‘~’之秋,給自己也辯護得周到一點罷。”
  • 貪天之功為己功
  • 參見:貪天之功
  • 嘑蹴
  • 同“嘑爾蹴爾”。清 朱錫綬《幽夢續影》:“寧受嘑蹴之惠,勿受敬禮之恩。”清 李漁《無聲戲》第三回:“寧可忍飢受飢,使性出門,不肯受那嘑蹴之食。”
  • 慚海若
  • 源見“望洋興嘆”。借指因不如人家而自感慚愧。宋 辛棄疾《哨遍.用前韻》詞:“但教河伯、休慚海若,大小均為水耳。”
  • 指破迷津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六回:“無奈到了爭名奪利關頭,心裡不由就覺發迷,倒象自己永世不死,一味朝前奔命,將來到了昏迷時,怎能有人當頭一棒,指破迷
  • 絳帳清風
  • 源見“韋幔傳經”。謂才女傳經講學。宋 蘇軾《胡完夫母周夫人輓詞》:“柏舟高節冠鄉鄰,絳帳清風聳縉紳。”
  • 微縷懸千鈞
  • 《漢書.枚乘傳》:“吳王之初怨望謀為逆也,乘奏書諫曰:‘……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西漢文士枚乘用“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來形容極其危急的險境。後遂用為處境危急之典。唐.陳子昂《感遇詩三十八首》其二十四:...
  • 魚游釜內
  • 同“魚游沸鼎”。《魏書.中山王英傳》:“緣江焚毀,靡使所遺。建業窮蹙,魚游釜內。” 見“魚游沸鼎,燕巢飛幕”。《魏書·中山王英傳》:“緣江焚毀,靡使所遺。建業窮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