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會通河

會通河

歷史字典解釋:

①即今山東運河。《元史·河渠志》 載:至元二十六年(1289)從壽張縣尹韓仲暉言,開河以通運道。南起今山東梁山縣安山西南,接濟州河引汶水北流,至臨清縣通御河(今衛河),全長二百五十餘里,賜名會通。從此,南來漕舟自濟州河北上,經此直達京畿,無需遠涉渤海。自泰定後又陸續在北起今臨清南至江蘇徐州市的運道上興建水閘,此後遂將這一段運道包括安山以北的會通河,安山、魯橋間的濟州河,魯橋、徐州間的泗水統稱為會通河。但因水源不穩定,故終元一代漕糧北運仍以海運為主。明初會通河已淤斷三分之一,永樂九年(1411)工部尚書宋禮用汶上老人白英策,築東平戴村壩,遏汶水南入汶上南旺湖,分流南北濟運;又自汶上袁口開新河於舊河東,北至壽張沙灣接舊河。河成運道暢通,遂罷海運。其後南段常遭黃河決流淤填,隆慶、萬曆間改開東運河於昭陽湖東,湖西舊道漸廢。清代通稱今山東衛河、黃河間和今黃河、昭陽湖間的運河及南段新道為山東運河。

②即今四川會東縣東大橋河。清李元《蜀水經》卷9:“瀘水又北受會通河。會通河有二源:一出水底龍,一出得五,合流而南,經鸞閣山,又南經會理村,又南受蘆那水,又南受阿木可租之水,又東南入瀘。”《清一統志·寧遠府一》:會通河“水可灌溉,中產珠”。


北段即今山東省衛河(南運河)、黃河間的運河故道,中段即今黃河至昭陽湖間運河,夏鎮(今微山縣)以南至徐州市的南段久已堙塞。始鑿於元至元二十六年(12 * ),起自今山東省梁山縣安山西南,北抵臨清市,上接濟州河引汶水北流,下達御河(今衛河),長二百五十餘里,河成命名會通。此後南來漕船無須遠涉渤海,可徑由此河轉御河直達京畿。因其地勢中間高(濟寧市至南旺一帶),南北低,遂在運河上興建攔河石閘,蓄水通航。下迄至正元年(1341年)在北起今臨清市南至江蘇省徐州市的運道上,建閘二十九座。另有隘船、進水等閘多座,用以抬高水位,控制水量。此後遂將這一段運道包括安山以北的會通河,安山、魯橋間的濟州河,魯橋、徐州市間的泗水,統稱為會通河。但因水源不足,河道時患淺澀,不勝重載,故終元一代,漕糧北運仍以海運為主;末年竟廢棄不用。明初會通河已淤斷約三分之一,永樂九年(1411年)命工部尚書宋禮開復。禮用汶上老人白英策,於東平東戴村(今汶上縣東北)築壩,遏汶水南入汶上南旺湖,分流南北濟運;又自汶上袁口開新河於舊河東二十里,北至壽張沙灣接舊河;於沿岸設定安山、南旺、馬場、昭陽四湖為水櫃,“櫃以蓄泉”,西岸設陡門,“門以泄漲”。並陸續增建船閘,至明末會通河全線有閘五十一座。故明代亦稱“閘河”。又為擴大水源,廣引魯中山地西側諸泉入運,資以濟漕,故又有“泉河”之稱。河成運道暢通,遂罷海運,歲漕四百萬石皆取道於此。其後南段因時遭黃河決流淤填,隆慶、萬曆間於昭陽湖東開新河,自魚台縣南陽鎮至沛縣留城接舊河,長一百四十餘里,湖西舊道漸廢。清代通稱北、中二段舊道及南段新道(明萬曆後期開泇河後,南段新道在夏鎮以下又有不同)為山東運河。清末罷漕運,黃河以北旋歸堙塞,惟黃河以南仍可斷續通航。

會 通 河 圖

詞語分解

  • 會通的解釋 .會合變通。《易·繫辭上》:“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 孔穎達 疏:“觀看其物之會合變通。” 宋 葉適 《司農卿詹公墓志銘》:“公立朝,察消長,觀會通,勸發善意,助達陽德。”
  • 河的字典解釋 河 é 水道的通稱:河道。河溝。河谷。河流。河灘。河沿。河鮮(供食用的新鮮河魚、河蝦等)。河港。河灣。河網。河運。內河。 特指中國黃河:河套。河防。 指“銀河系”:天河。河漢。 筆畫數:; 部首:氵

歷史地名推薦:西關鎮

在河北省藁城市北部,面積平方千米。人口.萬。鎮人民政府駐前西關,人口 。年建鄉,年併入增村公社。年析建前西關公社,年與梁家莊鄉合併設西關鄉,年改建鎮。產小麥、玉米、棉花。有軋面機、地毯等廠。公路通藁

會通河_會通河介紹_歷史知識
會通河_會通河介紹_歷史知識糾錯

猜你喜歡:


會通河_會通河介紹_歷史知識
{{item.username}}
{{@item.content}}{{if item.fback}}
管理員回覆:{{item.fback}}
{{/if}}
{{/e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