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艛山

歷史字典解釋

在今海南省昌縣西北。《輿地紀勝》 卷124瓊州: 焚艛,“ 《平黎記》 云: 漢武帝發兵南來,到雷州海岸,造艛船渡兵,過海上岸,黎人並不出降,亦無兵糧。李將軍於瓊州海岸焚舟而回。今號為焚艛”。《清一統志·瓊州府一》 引 《廣東通志》: 焚艛山 “在縣西北一百三十里,近大海。漢樓船將軍楊仆征黎,至此焚船登岸,因名”。

詞語分解

  • 山的字典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地名推薦:阿魯布拉克卡倫

清雍正十二年設,在今內蒙古呼倫貝爾盟新巴爾虎右旗西南阿魯布拉克泉。何秋濤《朔方備乘》卷《北徼喀倫考》作“阿魯布拉克”;西清《黑龍江外紀》卷作“阿魯布扎克”。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焚艛山歷史

相關歷史

焚艛山_焚艛山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