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鎮

安平鎮怎么寫好看

安平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即今河北香河縣西南安平鎮。清於此設把總駐防。

②即秋鎮。今山東陽穀縣東南張秋鎮。《明史·地理志》 東平州東阿縣:“張秋鎮在西南,弘治二年河決於此。七年十二月塞,賜名安平鎮。”

③清康熙元年(1662)鄭成功改台灣城置,以氏故鄉泉州安平鎮為名。即今台灣台南市西安平港。鹹豐十年(1860)後開為對外通商口岸。

④即今湖南安仁縣東南三十八里安平鎮。明置巡於此。


(1)古鎮名。(1)在今山東省陽穀縣東南。本名張秋鎮,因明弘治二年(14 * )河決於此。七年,命大夏治之。大夏先治上游,後塞決口九十餘丈,築滾水石壩。功成水大治,更名安平鎮。置北河都水郎中治此。(2)清順治十八年十二月(1662年1月)鄭成功 * ,於台灣街置安平鎮,以鄭氏故鄉泉州晉江縣西南安平鎮(今福建晉江市西南安海鎮)為名。即今台灣省台南市西安平區。鹹豐十年(1860年)開放為對外通商口岸。(2)今鎮名。(1)在河北省安平縣中南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75.8平方千米。人口7.7萬。鎮人民政府駐安平,人口5.6萬。自漢代始歷為安平、國、縣治。1953年設城關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鎮,1987年更今名。產小麥、玉米、穀子、棉花、花生。有絲網編織、榨油、建材等廠。為前安鐵路終點,保衡、正饒公路經此。(2)在河北省香河縣西部。面積34平方千米。人口2.1萬。鎮人民政府駐安平,人口 3930。傳唐太宗東征駐蹕於此,賜名安平。1953年設鄉,屬通縣。1954年劃歸香河縣,1958年併入城關公社。1962年析建安平公社,1984年改鎮。產小麥、玉米、棉花。有印刷、沙發、樂器廠。103國道、夏安公路經此。為解放戰爭時期“安平事件”發生地。(3)在河南省柘城縣西南部。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4.2萬。鎮人民政府駐安平集,人口 3900。傳漢已有集,以商賈能平安交易得名。1958年設安平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改鎮。主產小麥、玉米等。特產“雞爪麻花”。有麵粉、制磚、機修等廠。為柘城、太康、鹿邑、淮陽四縣交界處最大集貿市場。商周公路經此。(4)在湖南省漣源市西北部山區。面積99.8平方千米。人口4.5萬。鎮人民政府駐落水洞,人口 6000。古名落水洞,1946年在此創辦安平鐵廠,取“生產安平”之意,鎮因廠名。1956年建梅塘鄉,1958年為公社。1984年設安平鎮。產稻、花生、茶葉。礦產有煤炭、鐵礦石。有煤礦、鐵礦和水泥、農機、農副產品加工等廠。省屬湘中機械廠駐此。設有圩場,為縣西北部重要集市。漣古公路經此。(5)在湖南省安仁縣中部偏東。面積220.5平方千米。人口2.8萬。鎮人民政府駐安平司,人口1.5萬。以其地處安平河入永樂江口得名。宋置安平鎮,明設安平巡檢司,稱安平司。1949年屬安仁縣第三區,1952年屬第五區。1956年設安平鄉。1958年屬先鋒公社,1961年析置安平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置鎮。主產稻,並產柑橘、烤菸、茶葉。有農具、茶葉、大米、木製品加工、水泥電桿等廠。設有圩場。有公路與平安公路相接。(6)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北部。面積158平方千米。人口2.8萬。鎮人民政府駐太平街,人口 1020。以“安定太平”意得名。1952年屬岑溪縣八區,1958年屬太陽公社,1959年屬糯垌公社,1961年改區。1968年置太平公社,1982年因地區重名改安平公社。1984年改鄉,1984年置鎮。產稻、木薯、紅薯、八角、玉桂、柑橙、松等。有農機、造紙、釀酒、爆竹、木材加工等廠。為農貿集市。207國道經此。(7)在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中部偏西。面積31.2平方千米。人口1.7萬。鎮人民政府駐安平,人口 1180。取“安居樂業,太平生息”之意,故名。1949年為太平鄉,屬南充縣。1958年改太平公社,1981年更名安平公社。1984年改鄉,1988年置鎮。1992年巨石鄉併入。1993年改屬嘉陵區。盛產柑橘、蠶繭、麻。有農機、機械、釀酒等廠。通公路。

詞語分解

  • 安平的解釋 平安。《韓非子·六反》:“君上之於民也,有難則用其死,安平則盡其力。” 漢 焦贛 《易林·旅之家人》:“土陷四維,安平不危,利以居止,保有玉女。” 宋 司馬光 《請建儲副或進用宗室第一狀》:“況所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魚通安撫司

五代後蜀置,屬雅州。治所在今四川康定縣東北麥崩鄉。元改為宣撫司,屬吐蕃等處宣撫司。明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安平鎮歷史

相關歷史

安平鎮_安平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