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吳郡

吳郡

①西漢初以會稽郡治所在吳縣,故亦稱吳郡。《漢書·高帝紀》:六年(前201),“以故東陽郡、鄣郡、吳都五十三縣立劉賈為荊州王”。一說楚漢之際分會稽郡置,漢武帝後廢。《漢書·灌嬰傳》:“度江,破吳郡長吳下,得吳守,遂定吳、豫章、會稽郡。”

②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治所在吳縣(今江蘇蘇州市)。轄境相當今江蘇省、上海市長江以南,大茅山以東,浙江長興、吳興、天目山以東,與建德市以下的錢塘江兩岸。三國以後逐漸縮小。南朝太清三年(549)改為吳州。大寶元年(550)復為吳郡。陳禎明元年(587)改置吳州,隋開皇九年(589)移治今蘇州市西南橫山東五里,改為蘇州。大業初復為吳州,尋復為吳郡。唐武德四年(621)改為蘇州,七年(624)還治今蘇州市。唐天寶元年(742)又改為吳郡。乾元元年(758)復改蘇州。


(1)漢初以會稽郡治所在吳縣,故亦稱吳郡。《漢書·高帝紀》:高祖六年(前201年),“以故東陽郡、鄣郡、吳郡五十三縣,立劉賈為荊王”。一說楚漢之際分會稽郡置,漢武帝後廢。《史記·灌嬰列傳》:“度江,破吳郡長吳下,得吳守,遂定吳、豫章、會稽郡。”(2)東漢永建四年(129年)置,治吳縣(今江蘇蘇州市)。屬揚州。轄境相當今江蘇省長江以南,大茅山以東,上海市,浙江省長興縣、湖州市、天目山以東,與建德市以下的錢塘江兩岸;三國吳後逐漸縮小。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改為吳州,大寶初復為吳郡。隋開皇九年(589年)廢。大業及唐天寶、至德時,又曾改蘇州為吳郡。

吳郡字典分解

吳的解釋 吳 wú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後擴展至淮河下游一帶:吳鉤(古代吳地出產的一種彎刀,後泛指鋒利的刀劍)。吳越同舟(喻過去的仇人由於當前利

郡的解釋 郡 jùn 古代行政區域,中國秦代以前比縣小,從秦代起比縣大:郡縣。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筆畫數:9; 部首:阝; 筆順編號:511325152

多學一學:吳祐遺衣【歷史典故】

《後漢書.吳祐傳》:“祐以光祿四行遷膠東相(註:四行,指敦厚、質樸、遜讓、節儉,見《漢官儀》)。……祐政唯仁簡,以身率物。民有爭訴者,輒閉閣自責,然後斷其訟,以道譬之。或身到閭里,重相和解。自是之後,爭隙省息,吏人懷而不欺。嗇夫孫性私賦民錢,市衣以進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歸伏罪。性慚懼,詣閣持衣自首。祐屏左右問其故,性俱談父言。祐曰:‘掾以親故,受污穢之名,所謂‘觀過斯知人矣

吳郡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