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拜寺口雙塔

拜寺口雙塔

在今寧夏賀蘭縣西北九十里賀蘭山拜寺口北崗上。建於西夏時期。兩塔東西對峙,相距80米,均為磚砌空心八角檐式塔,高40余米。東塔十三層,自二層以上每層每面影塑兩個彩繪獸面,獸面之間彩繪日、月、雲圖案,造型瘦削。西塔十四層,外形比東塔粗壯,自二層以上各層每面正中有淺佛龕,龕內有影塑彩繪羅漢像和護法神像。1988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北賀蘭山拜寺口內,與賀蘭縣交界處。兩塔東西相對,相距100餘米。東塔磚築八角十三層,高約34米。塔身作密檐式,除第一層較高外,第二層以上檐與檐之間的高度驟然縮短,第十三層之上,置上仰蓮瓣形剎座,上承托相輪。檐下每面有兩個磚雕獸面,怒目圓睜,十分威猛。塔室為圓形,向南一面辟券門。塔內採用厚壁空心式木板樓層結構,原有木梯可以攀登。西塔磚築十三層,外形和高度與東塔相似,除第一層外,其餘各層塔身檐下每面正中有一淺龕,龕內塑一佛像,或坐或站,形態各異。龕左右飾以獸頭,口含串珠。每層塔棱轉折處,塑有佛像一尊,使塔壁面充滿神秘莊嚴色彩。兩塔之間,原建有佛寺,已廢,塔和寺始建年代未見記載,但公元16世紀的寧夏地方志中引有安塞王朱秩炅的詩句:“文殊有殿存遺址,拜寺無僧話舊遊。”1986年維修時於天宮中發現了絹畫等文物,證實塔和寺始建於西夏。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也學習下:拜纛【歷史知識】

纛為古時軍隊或儀仗隊的大旗。“拜纛”即拜祭軍旗。後金天聰二年(1628),始定製凡皇帝親征,先於堂子內門外,率從征將士行拜纛禮。禮成,鑾駕啟行,領侍衛內大臣、引纛侍衛率親軍舉纛跟隨。凱旋則拜祭隨營旗纛。命將出征也要行拜纛禮。各省祭纛,則遣武官戎服行禮。雍正初,定為三年一祭。旗纛平時均藏於內府,拜祭時則陳設之。

拜寺口雙塔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