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音諾顏部

歷史字典解釋

又作三音諾顏部 (音或作因)。清外蒙古喀爾喀四部之一,稱喀爾喀中路,統於烏里雅蘇台定邊左副將軍。明後期,喀爾喀蒙古左翼長阿巴岱之弟圖蒙肯尊崇教, * 授以賽因諾顏之號。康熙二十七年 (1688),其曾善巴屬眾投附清朝,三十年多倫諾爾會盟時,詔封為扎薩克多羅郡王,編所屬佐領,隸於土謝圖汗部。雍正三年 (1725),以善巴從弟固倫額附策凌從征準噶爾有功,詔以其近族十九旗附額魯特二旗從土謝圖汗部分出,別為一部,以其祖之號稱為賽因諾顏部。其後增設三旗,共二十四旗,以會盟地之名稱為齊齊爾里克盟。屬境有今蒙古國後杭愛省、巴彥洪戈爾省,以及前杭愛省、布爾根省、南戈壁省部分地。


即“三音諾顏部”。

詞語分解

歷史地名推薦:內湖區

在台灣省台北市東部、基隆河北岸。面積.平方千米。人口約.萬。區公所駐內湖。清末屬淡水縣。日占初期設內湖區,以內湖村名為名。屬台北廳。後改區為莊,屬台北州。年月改莊為鄉,屬台北縣。翌年並析置南港鎮,年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賽音諾顏部歷史

相關歷史

賽音諾顏部_賽音諾顏部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