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 (復) 山

歷史字典解釋

①一名阜岩。即今安徽黟縣南四十里岩山。《寰宇記》 卷104黟縣: 復山 “在縣城南三十六里。山甚孤峻,石壁四絕,亦謂之五硠礫。兩邊皆石壇,中央有溝才五六尺許,水甚懸峻。捫蘿挽葛,時有至者。山翠激流,為群峰之。其水東南流,入休寧縣界”。《方輿紀要》 卷28黟縣 “魚亭山” 條下:復山 “即魚亭山之支也。一名復岩,又名阜岩,高二百六十仞,周三十里”。

②在今江西永新縣西。《寰宇記》 卷109吉州永新縣: “王烈之 《安成紀》 雲,復山有石室,虛間幽深。又一石室水流乎其中,所謂石室相距。” 《方輿紀要》 卷87吉安府永新縣: 復山在 “縣西百二十里,與禾山相接。有泉、石室之勝”。

歷史地名推薦:落吳縣

一作落吾縣。唐貞觀五年 置,屬羈縻闊州。治所在今四川松潘縣西北。後廢。 古縣名。唐貞觀五年年以党項部落置,治今四川省松潘縣北。屬同昌郡。後地入吐蕃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復 (復) 山歷史

相關歷史

復 (復) 山_復 (復) 山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