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南安鎮

南安鎮

①在今福建武平縣南。《方輿紀要》 卷98武平縣: 南安鎮 “在縣南。唐置鎮,與武平俱屬長汀縣。五代時,王閩改置武平場,南安遂廢”。

②在今四川夾江縣西北二十五里木城鎮。唐代於此置南安縣。《方輿紀要》 卷72夾江縣: 南安廢縣在 “縣西北二十五里。……今為南安鎮,亦曰南安鄉”。清彭遵 《蜀碧》 卷3: 順治二年 (1645),張獻忠義軍 “由青衣江下夾江,攻南安鎮”。即此。


(1)古鎮名。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置,故址在今福建省武平縣南。屬長汀縣。五代王閩時置武平場,南安鎮遂廢。(2)今鎮名。(1)在山西省文水縣東北端。面積65.2平方千米。人口3.5萬。鎮人民政府駐南安,人口 5010。安姓始居,與北安相對,故名。1949年屬文水三區,1953年設五安鄉,1956年屬南莊鄉。1958年建先鋒公社,1961年改南安公社。1971年劃歸交城縣,1976年劃回文水縣。1984年改鎮。2001年南白鄉併入。地處平川。主產小麥、棉花、高粱、玉米,盛產梨、葡萄、紅棗。有鑄造、磷肥、水果加工等廠。公路通縣城及交城、清徐縣。鎮北安村為張稼夫故里。(2)在江西省大余縣中部、章江河畔。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141.7平方千米。人口7.4萬。鎮人民政府駐南安,人口4萬。自北宋淳化元年(990年)始,歷為大庾縣和南安軍、路、府治,因名南安,寓“地接嶺南,人安物阜”之意。宋時因章江北岸築城形長而微銳名魚城,後遭水圮。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於江南岸再築城池,名水南鎮。1942年設崎城鎮,1947年改今名。2001年梅關鎮併入。主產蔬菜。有礦山機械、農機、冶金、水泥、建材、羽絨服裝、竹器工藝、印刷、化工、食品、板鴨等廠。以產南安板鴨馳名。323國道、崇余公路經此。有劉伯堅烈士墓。名勝古蹟有牡丹亭、嘉祐寺塔、南安大碼頭遺址。(3)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東部。面積173平方千米。人口4.1萬。鎮人民政府駐南安街,人口 1180。1932年始建,取“大好江南永世安寧”意得名。1950年為赤水區,1958年設南安公社。1963年改區,1968年復公社,1984年改鄉,1989年置鎮。產稻、甘蔗、薯類、柑橙、油茶等。有陶瓷、農械、工藝、造船、篙竹等廠。公路通藤城及蒼梧,水路通梧州、藤城等地。(4)在甘肅省隴西縣城周圍。面積60平方千米。人口4.3萬。鎮人民政府駐北關,人口 1300。鎮區位於渭河南岸。1949年前設南安、保昌二鎮,1949年合設渭河鄉。1958年併入城關鎮合為城關公社。1980年由城關鎮分設渭河鄉,1983年改城關鄉。1999年復置鎮,更今名。為縣蔬菜產區。特產臘羊肉。316國道經此。

南安鎮字典分解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

多學學:南京守備太監【歷史知識】

官名。明司禮監外差。洪熙元年(1425)始設。初設止一員,後增正、副二員,正德、嘉靖間竟多至四員。掌護衛留都,兼轄孝陵神宮監,為皇帝三千里外親臣。位在南京守備之上。

南安鎮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