祐國寺塔

歷史字典解釋

俗稱鐵塔。在河南省開封市東北隅。北宋皇祐元年(1049年)建於開寶寺,稱開寶寺塔。靖康元年(1126年)寺廢塔存。明改祐國寺塔。平面呈八角形,13層,高55.08米。外壁鑲以褐色琉璃磚,近似鐵色,故名鐵塔。因黃河泛濫,塔基已埋於地下。塔身用不同形制的琉璃磚砌築成各種仿木結構,檐下配置斗栱,檐上葺以瓦,造型宏偉挺拔,儼如擎天巨柱。塔身細部琉璃磚雕有飛天、降龍、麒麟、菩薩、力士、獅子、寶相花等圖紋裝飾50餘種,雕工精細,神態生動,為宋代琉璃磚雕藝術的佳作。塔南八角亭內有宋金時期銅佛一尊,高5.14米,重11.7噸,亦為珍品。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祐國寺塔

詞語分解

  • 祐的解釋 祐 ò 〔保祐〕指天、神等的佑助。 筆畫數:; 部首:礻; 筆順編號:
  • 塔的解釋 塔 ǎ 佛教特有的高聳的建築物,尖頂,多層,常有七級、九級、十 * 等,形狀有圓形的、多角形的,一般用以藏舍利、經卷等:寶塔。佛塔。 像塔形的建築物或器物:水塔。燈塔。紀念塔。金字塔。塔樓。 姓。 筆

歷史地名推薦:盤龍場

在今四川榮昌縣西北盤龍鎮。清光緒 《榮昌縣誌》 卷: 盤龍場 “距城九十里”。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祐國寺塔歷史

相關歷史

祐國寺塔_祐國寺塔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