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堤

范公堤怎么寫好看

范公堤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即捍海堰。北宋天聖間范仲淹監西溪鹽倉場時築,在今江蘇省中部,大致北起大豐縣西串場河,經東台市南至通州市 (金沙鎮) 東南余西鄉。後人稱為 “范公堤”。後世屢圮屢築,並續有增展,北起今江蘇阜寧縣,南抵今啟東市之呂四,長五百八十二里。《輿地紀勝》 卷41 引 《五朝言行錄》: “通、泰、海州皆濱海,舊日潮水皆至城下,土田斥鹵,不可稼穡。范文正公監西溪倉,建白於朝,請築捍海堤於三州之境,長數百里,以民田。朝廷從之。以文正為興化令專掌役事,發通、泰、楚、海四州民夫治之。既成,民至今饗其利。興化之民往往以范為姓。” 《方輿紀要》 卷23通州: 范公堤,“ 《志》 雲,堤起自海門呂四場,迄於鹽城之徐瀆,繞三十鹽場之西,去海遠者百里,近者數十里。堤之外俱灶戶煎鹽之地,淡水出則鹽課消,故堤以護之。堤以內俱系民戶耕種之田,潮水入則田租損,故堤以防之。中間有泄水入海之路,白駒閘口及牛灣河、瓦龍岡,是也”。堤堰以東早已成為農田,阜寧至於東台一已成為公路


北宋天聖中,泰州知州綸聽從西溪(今江蘇東台市)鹽官范仲淹建議,重修捍海堰,濱海瀉鹵皆成良田,後人稱為“范公堤”。後世屢圮屢築,並續有增展,北起今江蘇省阜寧縣,歷建湖、鹽城、大豐、東台、海安、如東、通州等縣市,抵啟東市之呂四,長五百八十二里。明、清兩代堤外雖陸續漲出平陸百餘里,此堤仍具有束內水不致傷鹽,隔外潮不致傷稼的防禦功用。近數十年堤東已墾為農田,遂將自阜寧縣至東台市南一段堤身築成公路。

詞語分解

  • 堤的字典解釋 堤 ī 用土石等材料修築的擋水的高岸:河堤。海堤。堤岸。堤壩。堤防。堤堰。 筆畫數:; 部首:土;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犁陽縣

三國吳置,屬新都郡。治所在今安徽屯溪市西。西晉改為黎陽縣。 古縣名。東漢建安十三年年孫權分歙縣置,治今安徽省黃山市西北,屬新都郡。西晉改名黎陽縣。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范公堤歷史

相關歷史

范公堤_范公堤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