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外八廟

外八廟

在今河北承德市避暑山莊外的東面和北面,是溥仁寺、溥善寺、普樂寺、安遠廟、普寧寺、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和殊像寺等寺廟的總稱。溥仁寺、溥善寺是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各蒙古王公齊集熱河行宮,為慶祝康熙帝六十壽辰而建造的。溥仁寺在武列河之東磬錘峰下,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溥善寺在溥仁寺東北,今已不存。普寧寺在避暑山莊之北,是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的叛亂後,在避暑山莊封賞厄魯特蒙古四部首領時,決定“依西藏三摩耶廟之式”修建的。主體建築大乘閣內供一尊高22.23米的千手千眼觀音雕像,故又稱大佛寺。安遠廟在避暑山莊東北,建於乾隆二十九年(1764)。因準噶爾部蒙古的達什達瓦部曾參加平定噶爾丹部少數貴族的叛亂,經清廷允許將該部二千一百三十人遷居熱河,遂仿照新疆伊寧固爾扎廟形制建設此廟,以“懷柔遠人”。普樂寺俗名園亭子,在避暑山莊東北、安遠廟之南,是在安遠廟建成兩年之後,為布魯特和哈薩克諸部王公前來熱河觀瞻而建設的。主體建築旭光閣,是仿照北京天壇的祈年殿設計的,呈傘形圓頂,因此俗稱圓亭子。普陀宗乘之廟在避暑山莊正北,是乾隆三十二年(1767)仿西藏布達拉宮的形制建造的,是外八廟中最大的一座廟宇。普陀宗乘是藏語“布達拉”的漢譯,故又有“小布達拉宮”之稱。殊像寺在避暑山莊之北,東鄰普陀宗乘之廟。建於乾隆三十九年(1774),是仿山西五台山殊像寺建造的。五台為文殊師利道場,寺名殊像寺,傳為文殊現身之處。該寺既仿五台殊像寺建造,故仍以殊像為寺名。須彌福壽之廟在普陀宗乘之廟以東,是乾隆四十五年(1780)仿日喀則扎什倫布寺而建。“扎什倫布”意為“福壽吉祥”,“須彌”意為“山”,故從藏語意取名“須彌福壽之廟”。


在河北省承德市。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陸續在避暑山莊東、北面修建12座巨大寺廟,歸北京雍和宮管轄。因其中8廟由朝廷派駐喇嘛,且處於京師之外,習慣上統稱這些寺廟為外八廟。專供來承德覲見清帝的蒙、藏等少數民族上層人士觀瞻、居住或開展宗教活動。各廟以山莊為中心整齊排列,其中溥善寺、廣緣寺、廣安寺、羅漢堂已不存,普樂寺、普寧寺、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殊像寺和安遠廟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避暑山莊和外八廟風景名勝區主要組成部分,並為世界文化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外八廟字典分解

廟國語字典 廟 (廟) miào 供奉祖先的房屋:家廟。宗廟。太廟。 供神佛或歷史上有名人物的地方:孔廟。岳廟。寺廟。 王宮的前殿,泛指朝廷:廟堂。 筆畫數:8; 部首:

也學習下:外兵曹【歷史知識】

官署名。(1)魏、晉、南北朝尚書省諸郎曹之一。設郎(郎中)為長官,掌京畿以外各地軍隊政令軍務,屬五兵尚書(北魏及北齊初年屬七兵尚書)。西晉武帝太康中分為左、右兩曹,東晉南朝仍並為一曹。北魏與左、右外兵曹並置,北齊罷,唯置左、右外兵曹。(2)諸公、軍府僚屬諸曹之一。西晉末司馬睿始置於丞相府,東晉南北朝諸公、軍府沿置。設參軍掌其事。高歡為東魏丞相時,相府外兵曹掌全國軍隊之政令。高洋建北齊,相府諸曹歸

外八廟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