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農部丞

歷史字典解釋

大司農屬官西漢武帝時置數十員,分部管理國均輸、鹽鐵之官。平帝元始元年(後1)置十三員,人部一州,勸課農桑。皆屬臨時差遣之官。東漢定置一員,管理大農所掌國庫,秩六百石(一說千石)。三國亦置,七品。


官名,漢置,為大司農屬官,分部掌郡國農桑、均輸、鹽鐵等事,漢平帝置部丞十三人,人主一州,東漢大司農部丞只一人,秩六百石,掌藏。《後漢書·百官三·大司農》:“丞二人,比千石。部丞一人,六百石。本注曰:部丞主帑藏。”

詞語分解

  • 大司的解釋 猶言大事。《左傳·昭公元年》:“男女辨姓,禮之大司也。”《晉書·紀瞻傳》:“在昔哲王象事備物,明堂所以崇上帝,清廟所以寧祖考,辟雍所以班禮教,太學所以講藝文,此蓋有國之盛典,為邦之大司。”
  • 部丞的解釋 古代中央各部的輔佐之官。《史記·平準書》:“ 弘羊 以諸官各自市,相與爭,物故騰躍,而天下賦輸或不償其僦費,乃請置大農部丞數十人,分部主郡國。”《漢書·平帝紀》:“置少府海丞、果丞各一人;大司農部丞十

歷史官職推薦:考工監

官名,東漢置,屬少府,由宦官擔任。掌監製御用之器物。《後漢書·百官三·少府》:“章和以下,中官稍廣,加嘗藥、太官、御者、鉤盾、尚方、考工、別作監,皆六百石,宦者為之,轉為兼副。”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大司農部丞歷史

相關歷史

大司農部丞_大司農部丞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