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予樂令

大予樂令怎么寫好看

大予樂令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西漢時稱大樂令(見《後漢書·桓譚傳》),明帝時改稱大予樂令(見《後漢書·顯宗明帝紀》),東漢稱大予樂令,掌伎樂,凡國祭祀,掌請奏樂及大饗用樂等;俸祿六百石,有丞一人,屬吏二十五人,樂人三百八十人(見《後漢書·百官志》)。

詞語分解

  • 大予的解釋 樂名。《後漢書·明帝紀》:“﹝ 永平 三年﹞秋八月戊辰,改大樂為大予樂。”《文選·顏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詩序>》:“《大予》協樂,上庠肆教。” 劉良 註:“《大予》,樂名。”《宋書·臧質傳》:“自恣醜薄
  • 令的解釋 令 í 〔令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臨猗縣一帶;b.複姓。 令 ǐ 量詞,印刷用的原張平版紙五百張為一令。 令 ì 上級對下級的指示:命令。法令。朝(乷 )令夕改。 古代官名:縣令。令尹。尚書令

歷史官職推薦:尚書左主客郎

參見“左主客郎”。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大予樂令歷史

相關歷史

大予樂令_大予樂令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