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察內務府御史處

歷史字典解釋

名。又稱“稽察內務府御史衙門”。清朝都察院所屬機構。掌稽察內務府事務,兼稽察紫禁城內混入客留閒雜人等之事。雍正四年(1726),設內務府御史四人,十三年裁。乾隆三年(1738)復設二人,由協理陝西道及掌貴州道滿御史兼管,另設經錄三人。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1970)裁。


官署名。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置,又名稽察內務府御史衙門,屬都察院。由協理陝西道及掌貴州道滿御史二人兼管,下設經承三人,掌稽察內務府事務。其稽察內容,包括年終察核註銷內務府所屬各、院用過錢糧數目;每月初五、二十五註銷廣儲司、六庫等官更調交盤及取用存儲物件的數目;稽察容留於紫禁城內的閒雜之人及混行出入者。而御史若不認真稽察上列事項,內務府大臣亦可將該御史題參。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裁撤。

詞語分解

  • 稽察的解釋 檢查。 清 林則徐 《札各學教官嚴查生員有無吸菸造冊互保》:“轉以為無人稽察,不知痛改前非。” 清 魏源 《淮北票鹽志敘》:“無論卡局截角,重重稽察。”

歷史官職推薦:太一之使

官名,即五威將。王莽置五威將十二人,掌班符命四十二篇於天下。《漢書·王莽傳》:“五威將乘乾文車,駕坤六馬,背負鷩鳥之毛,服飾甚偉。每一將各置左右前後中帥,凡五帥。衣冠車服駕馬,各如其方面色數。將持節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稽察內務府御史處歷史

相關歷史

稽察內務府御史處_稽察內務府御史處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