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印

摘印怎么寫好看

摘印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清朝官員處分制度。外任官員因錢糧、刑名事件被降調或革職離任,由督撫另行委員接印篆者,稱為摘印。凡被參奉旨降革之員,於部文到日,該督撫應及時委員摘印。否則,得照徇例,降 * 調用。至於錢糧、盜案限滿等案處分定例內,必須離任者,督撫於查參之日即可委員摘印署理,不必等候部復。

詞語分解

  • 摘印的解釋 清 制,地方官犯事,須即撤職者,即由督撫委派人員收取該官印信,限日離任,叫“摘印”。《清會典事例·吏部·外官參劾》:“特參貪酷拏問質審等犯,一面具題,一面摘印看守。”《儒林外史》第十七回:“那曉得百姓
  • 摘的字典解釋 摘 ā 採取,拿下:採摘。摘取。摘桃子。摘除。 選取:摘要。摘錄。摘編。文摘。摘引。尋章摘句。指摘(挑出缺點)。 借:摘兌。東摘西借。 戴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印的字典解釋 印 ì 圖章,戳記:印章。印璽。印記。印把子(亦喻政權)。 痕跡:手印。指印。印子(a.痕跡;b. * 的一種,全稱“印印錢”)。 用油墨、染料之類把文字或圖畫留在紙、布、器皿等材料上:印刷。排印。印

歷史官職推薦:左街大功德使

官名。又名左街功德使,唐德宗貞元四年 崇玄館罷大學士後置,與右街大功德使總領僧、尼之籍及功役。憲宗元和二年 又以道士、女冠隸之。武宗會昌二年以僧、尼改隸禮部主客司,六年復隸左、右街大功德使。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摘印歷史

相關歷史

摘印_摘印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