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討司副使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遼、金、元三朝軍事行政機構招討之副長官。位招討使之下,協掌司事。明朝沿元舊稱,始作為土官名號之一,武職。僅四川設一員,正六品。位次招討使,有自己所轄之土兵及地區。世襲,其承襲事隸兵部。清初沿置,雍正六年(1728)廢,次年改設流官。詳“土官”。

詞語分解

  • 招討的解釋 .招撫征討。《新五代史·唐臣傳·西方鄴》:“ 荊南 高季興 叛, 明宗 遣 襄州 節度使 劉訓 等招討,而以 東川 董璋 為西南面招討使。”.比喻魁首。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秀才
  • 副使的解釋 .派往外國的正使或公使的副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副使 王然於 、 壺充國 、 呂越人 馳四乘之傳,因 巴 蜀 吏幣物以賂 西夷 。”《清史稿·職官志六》:“ 光緒 元年,定出使制,命侍郎 郭

歷史官職推薦:別駕祭酒

官名。東晉成帝鹹康—中江州置,居僚屬之首,高於別駕從事史。南朝宋罷。 州上佐名。晉成帝鹹康中江州置,位居州吏之首,而別駕從事如故。此為晉代江州特製,至南朝宋即不置。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招討司副使歷史

相關歷史

招討司副使_招討司副使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