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補闕

右補闕怎么寫好看

右補闕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唐武則天垂拱元年(685)置二人,從七品上,掌供奉諷諫,隸中書省。天授二年(691)增為五人。其後除授頗為濫雜,有“補闕連年載”之譏。宋初沿置,七品,多不本職,而出領中外其他職務。太宗端拱元年(988)改右諫。南宋宗淳熙十五年(1188)復置,專任諫諍,不兼糾劾之職,隸諫議大夫。光宗紹熙二年(1191)復改右司諫。遼朝置,為南面官,掌諷諫,隸中書省右諫院。金朝正七品,隸諫院。明建文(1399—1402)改官制,六科及通政使寺下皆置,成祖即位,復洪武(1368—1398)舊制,遂廢。


官名。唐置,掌供奉諷諫,大事廷議,小則上封事;屬中書省,從七品上。見《新唐書·百官一·中書省》。南宋沿置。

詞語分解

  • 闕的字典解釋 闕 (闕) è 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宮闕。 皇帝居處,借指朝廷:闕下。“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京城,宮殿:“城闕輔三秦”。 陵墓前兩邊的石牌坊:墓闕。 豁口,空隙:“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歷史官職推薦:右屠耆王

匈奴官名。屠耆為匈奴語“賢”,漢人因稱右賢王。為單于之下最高官職,以單于子弟充任,一般統轄萬餘騎,居單于西方,最為大國,下置千長、百長、什長、裨小王、相、都尉、當戶、且渠等官屬,以管理軍政事務。十六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右補闕歷史

相關歷史

右補闕_右補闕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