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詧

歷史字典解釋

【生卒】:519—562

南朝宗室,後梁國君,字理梁武帝孫,昭明太子統第三子。幼好學,善屬文,尤長佛理。梁武帝大通三年,封岳陽郡王,官東揚州刺史。蕭統卒,梁武帝舍詧兄弟而立簡文,詧常懷不平,遂蓄財募俠。大同元年,遷雍州刺史,境內稱治。景亂後,詧既與江陵構隙,恐不能自固,乃依附西魏西魏恭帝元年,西將于謹等攻破江陵,殺死梁元帝。次年詧在江陵稱帝,改元大定,為西魏附庸,上疏稱臣,是為後梁。既而闔城長幼,被虜入關,又失襄陽之地。詧恥威略不振,終以憂憤發背而卒。在位八年,廟號中宗。有《愍時賦》、《金光明經義疏》等。

詞語分解

  • 蕭的字典解釋 蕭 (蕭) ā 即“艾蒿”。 冷落,沒有生氣的樣子:蕭然。蕭瑟。蕭索。蕭颯。蕭森。蕭騷。蕭疏。蕭條。 〔蕭蕭〕a.象聲詞,形容馬叫聲或風聲,如“風蕭蕭兮易水寒”;b.頭髮花白稀疏的樣子,如“華發蕭蕭老
  • 詧的字典解釋 詧 á 同“察”。 筆畫數:; 部首:言; 筆順編號:

歷史人物推薦:彌仆

西漢人。官東郡太守,治事酷虐。創鋸項之刑。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蕭詧歷史

相關歷史

蕭詧_蕭詧介紹_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