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河朔三鎮

河朔三鎮

唐中後期河北成德鎮(治今河北正定)、魏博鎮(治今河北大名東)、盧龍鎮(治今北京)的統稱。又稱河北三鎮。史朝義叛軍從鄴城敗退時,唐政府任命僕固懷恩為大將,率兵追擊。僕固懷恩為養寇固位,接受安史舊部許多大將投降,並奏請這些降將就地任節度使。故寶應元年(公元762年),李寶臣任成德鎮節度使,占有恆、易、定、趙、深、冀等州,割據於河北中南部。寶應二年,田承嗣任魏博鎮節度使,占有魏、博、貝、相、澶、衛、洺等州,割據於今山東、河南、河北交界地區。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李懷仙任盧龍鎮節度使,占有幽、涿、營、瀛、莫、平、薊、媯、檀等州,割據於今河北北部、中部及遼寧西部地區。三鎮關係較為密切,基本立場相近,在諸方鎮中力量較強。

河朔三鎮字典分解

河朔的解釋 (1).古代泛指 黃河 以北的地區。《書·泰誓中》:“惟戊午,王次於 河 朔。” 孔 傳:“戊午渡 河 而誓,既誓而止於 河 之北。”《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也學習下:河源軍【歷史知識】

唐儀鳳二年(677)置。駐地在今青海西寧市東南。永隆初,河源軍使黑齒常之為防禦吐蕃,置烽戍七十餘所,屯田五千餘頃於此。乾元初地入吐蕃。大中初吐蕃內亂,尚婢婢駐軍河源以拒論恐熱,即此。

河朔三鎮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