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建都之爭

建都之爭

1912年2月12日清宣統皇帝退位。次日袁世凱宣布贊成共和,孫中山薦袁以代。2月15日南京臨時參議院選袁為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對袁的野心有所察覺,在辭去臨時大總統時提出三項條件:定都南京;俟新總統到南京受任之時,臨時大總統和國務員始行解職;新總統必須遵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企圖以此約束袁世凱。但袁世凱不肯離開自己的老巢,拒絕南下就職。孫中山為促袁南下,派蔡元培等為迎袁專使赴北京。袁則指使北洋軍第三鎮統制曹錕在北京發動兵變,製造不能離開北京的藉口;並讓北洋軍將領發表通電叫嚷“臨時政府必應設於北京”, “大總統受任必難離京一步”,向南方施加壓力。帝國主義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藉口調兵遣將,故意製造緊張空氣,配合袁世凱的陰謀活動。南方的立憲派、舊官僚也鼓譟而起,反對袁世凱南下,主張定都北京,指責孫中山等革命派不顧國家安危,固執己見,造成北方危機,慫恿黎元洪發出“舍南京不至亂,舍北京必定亡”的通電,反對定都南京, 為袁張目。袁世凱陰謀得逞,迎袁專使也受到蒙蔽而改變態度,向南京臨時政府建議取消促袁南下的要求,定都北京。孫中山在各方面壓力下,只好再作讓步,建都之爭又以袁世凱獲勝而告終。3月6日臨時參議院通過允許袁在北京就職的決議,以後又議決定都北京。4月2日參議院議決臨時政府遷往北京。

建都之爭字典分解

建都的解釋 [found a capital] 建立國都;定都

多學學:建義大將軍【歷史官職】

官名。東漢為將軍名號。《後漢書·光武帝紀》: “ (以) 偏將軍朱祐為建義大將軍。”十六國後燕亦置。《晉書·慕容垂載記》: “以翟斌為建義大將軍,封河南王。” 雜號將軍名,東漢置,凡將軍皆掌征伐。《後漢書·朱祐傳》:“世祖即位,拜為建義大將軍。”其後,十六國後燕也置。《晉書·慕容垂載記》:“以翟斌為建義大將軍,封河南王。”

建都之爭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