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五等爵制

五等爵制

舊說分封制下授予諸侯的五個等級的爵位。《禮記·王制》: “王者之制爵祿, 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但據近人研究,我國古代並不存在等級森嚴的五等爵制。周代畿內貴族兼作王官者多稱公;畿外較大諸侯則稱侯;伯本為貴族家長之稱,後亦稱一方諸侯之長;蠻夷之君多稱子;男則為華夏小國諸侯之稱。以上各種爵稱都不十分嚴格,見於青銅器銘文和古文獻,貴族和諸侯往往混用不止一種爵稱。所謂五等爵制實經過後人的整理加工。

五等爵制字典分解

五等的解釋 (1).五個等級。《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五等。”《孟子·萬章下》:“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孫奭

順便了解:五顯鎮【歷史地名】

(1)在安徽省舒城縣西部、五顯河北岸。面積97平方千米。人口3.6萬。鎮人民政府駐五顯,人口2900。因舊有五顯廟得名。1949年設五顯鄉,1958年屬毛竹園公社,1960年屬龍河口公社。1969年設五顯公社,1983年復設鄉,1984年置五顯鎮。1992年景山、滑水河二鄉併入。有棉紡織、電機配件、電鍍、農機修配等廠。為西南山區農林產品集散地。舒岳與舒霍公路交會於此。(2)在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中

五等爵制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