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張遇賢起義

張遇賢起義

五代時南漢農民起義。南漢統治者劉䶮以下,奢侈暴虐,殘忍異常。循州(今廣東龍川西)農民紛紛起義。光天元年(公元942年),共推博羅縣小吏張遇賢為首,號“中天八國王”,改元永樂,署置百官,建立農民政權。義軍身著紅衣,被稱為“赤軍子”。他們攻克循州後,又轉戰惠州、潮州,聲勢大振。後擊敗南漢親王率領的禁軍,擁有嶺東大部地區。南漢朝廷增兵圍剿,起義軍頻戰不利,遂越過大庾嶺,轉戰於南唐虔州(今江西贛州)境內。義軍連下數縣,迅速擴至十餘萬人。張遇賢以地勢險要的白雲洞(今江西于都縣白雲峰下)為據點,建造宮室營署,並積極向四周發展。南唐急調大將嚴恩、邊鎬統兵赴援虔州。邊鎬重用當地土豪,採取各種手段,分化瓦解義軍。而起義軍首領張遇賢等凡大事必禱告於神,缺乏政治軍事才能,又身處異鄉,人地兩疏,屢戰失利,終為南唐軍所滅。張遇賢為叛徒執送唐軍,被殺。

多學一學:張淳【歷史人物】

字希古,桐城(今屬安徽)人。隆慶二年(1568)進士。授永康知縣。善斷訴訟。鄉民裹飯一包即可畢訟,因呼為“張一包”,謂其敏斷如包拯。擒巨盜盧十八。捐俸,救活貧女無數。以治行第一,升禮部主事、郎中、浙江副使。官終陝西布政。宋溫州永嘉人,字忠甫。五試禮部不中。或薦之朝,祿以監獄,歷三任,不食祿。為人莊重深博,善忍事鎮物,有才智而抑之。與薛士龍、劉景望齊名,為孝宗乾道、淳熙間大儒。有《儀禮識誤》。

張遇賢起義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