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慶曆和議

慶曆和議

宋仁宗時與西夏的和議。宋夏交戰,宋朝屢遭失敗,損傷慘重,朝野震驚。且軍費開支浩大,人民負擔加重,起義反抗日增。宋遂密派使節與西夏言和。西夏在對宋戰爭中損耗也頗嚴重。又因雙方停止互市,西夏國內物資日見匱乏,故亦欲遣使與宋議和。慶曆四年(公元1044年)十月,雙方定議:①西夏首領元昊答應取消帝號,而由宋朝冊封為西夏主;②宋每年賜予西夏絹十三萬匹、銀五萬兩、茶二萬斤。另有其他歲時賞賜,合計廿五萬兩匹斤;③重開保全軍(今陝西志丹)、高平寨(今寧夏固原)等沿邊榷場貿易。史稱“慶曆和議”。

慶曆和議字典分解

慶曆的解釋 [the title of Emperor Zhao zhen's reign in Song Dynasty] (1041——1048

和議的解釋 [peace negotiations] 戰爭雙方的和談會議

多學學:慶安縣【歷史地名】

1944年偽滿改慶城縣置,屬北安省(次年屬黑龍江省)。治所即今黑龍江省慶安縣。 在黑龍江省中部。屬綏化市。面積 5466 平方千米。人口38.4萬。轄6鎮、8鄉。縣人民政府駐慶安鎮。舊名餘慶街。清屬呼蘭副都統,光緒十一年(1885年)設餘慶分防經歷。光緒三十年改餘慶縣,治今址。1914年因與貴州省餘慶縣同名改慶城縣,屬綏蘭道。1929年直屬黑龍江省。1943年撤慶城、鐵驪二縣,置慶安縣。1946

慶曆和議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