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主國

歷史字典解釋

反割台鬥爭中台灣成立的臨時政權。1895年5月20日(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六日)清廷電令台省官員內渡。日本侵 * 隊大兵壓境。台灣官紳民眾多次向清政府電爭拒割不成,遂決定在“朝廷棄地” “暫行自主”,抗日保台,並電告總理衙門, “權能自主,其拒倭與中國無涉”。5月25日(五月二日)成立台灣民主國,推巡撫唐景崧為總統,丘逢甲為副總統。國旗為藍地青龍虎旗,龍上虎下,虎首向內,以示臣服清朝,改年號為“永清”,寓永隸清朝之意。改布政使為內務衙門,籌防局為外務衙門,全台營務處為軍務衙門。各衙門長官對外稱大臣,對內稱督辦。設立了議院。6月7日(五月十五日)日軍攻陷台北。唐景崧內渡,之前台灣民主國存在十二天,遂告覆亡。台灣民主國作為抗日保台的臨時政權,對於穩定局勢,形成抗敵新體制,發動和組織義民和清軍抗擊日本侵略軍均起了積極作用。

詞語分解

  • 台灣的解釋 台灣省,簡稱為“台”,省會台北,位於中國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台灣省總面積約.萬平方千米,僅占全國的.%,年人口總數達到.萬(含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
  • 主國的解釋 .古代諸侯國互相聘問,受聘國稱為“主國”。《周禮·秋官·司儀》:“主國五積、三問……賓繼主君,皆如主國之禮。”《禮記·聘義》:“主國待客,出入三積,餼客於舍。”.公主的封國。 宋 高承 《事物紀原·

歷史事件推薦:銅匭

武則天時設定的一種諫議箱。垂拱二年公元年三月,武則天下令鑄銅為匭箱子,以收集朝野各界人士的諫議。其匭分四:其東為“延恩”,獻賦頌、求官位者投之;南為“招諫”,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為“伸冤”,有冤抑者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台灣民主國歷史

相關歷史

台灣民主國_台灣民主國介紹_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