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搶米風潮

歷史字典解釋

辛亥革命前夕人民民眾自發的反帝反封建鬥爭。1909年(宣統元年)湖南多處發生水、旱災害,民眾生活無著,成批災民擁向長沙就食求生。官僚、地主、奸商和外國洋行囤積居奇,哄抬米價,並偷運糧食出省謀求暴利。次年春,以“米市”著稱的長沙也發生嚴重米荒,米價暴漲數倍, 4月11日(三月二日)一姓賣水者之婦兩次去米店,八十元錢買不到一升米,歸而全家投水 * ,激起民憤。第二天在木工永福的帶下,民眾百餘人搗毀米店,並至官要求平價糶米。湖南巡撫岑春蓂認為是災民聚眾鬧事,下令鎮壓。13日(四日)又捕去劉永福,激起民眾更大憤怒,城內外的工匠、農民、災民數千人包圍巡警局,要求釋放被捕者和降低米價,並擁至巡撫衙門請願。岑春蓂竟下令開槍,當場打死二十餘人,民眾憤極,當晚聚眾至兩萬人將長沙的百餘家米店搶空搗毀。由於官府繼續採取高壓政策,民眾憤而燒毀巡撫衙門、稅局、大清銀行等官署。民眾在鬥爭中還強烈地感受到帝國主義侵略是造成貧困飢餓的禍根,於是長沙城內的領事館、洋行、教堂也多被搗毀,鬥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由搶米 * 發展成為民眾性的反帝反封建鬥爭。在長沙搶米風潮影響下,湖南很多地方都發生搶米和燒毀教堂事件,使清政府和帝國主義大為震驚。清政府急從省內外調集大批軍隊趕來鎮壓,美、英、日、法、德等國也出動軍艦幫助清政府鎮壓民眾運動。在中外反動派的鎮壓下,民眾的反帝反封建鬥爭遭到挫折,風潮被強力平息。

詞語分解

  • 長沙的解釋 中國湖南省省會,城市面積平方公里,人口.萬,其中市區人口萬,位於湖南省中部,湘江下游,京廣鐵路線上。是全省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機械、紡織和食品加工工業為主的綜合性工業城市,湘繡聞名中外詳細解
  • 風潮的解釋 風向與潮汐;一時的喧鬧沸揚之事借某種勢力鬧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風潮詳細解釋.狂風怒潮。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詩:“客游倦水宿,風潮難具論。” 唐 儲光羲 《泊舟貽潘少府》詩:“行子苦風潮,

歷史事件推薦:成都府戰役

北宋時李順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占成都府今四川成都和保衛成都府的戰役。參見“王小波、李順起義”。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長沙搶米風潮歷史

相關歷史

長沙搶米風潮_長沙搶米風潮介紹_歷史事件